汽车耐久疲劳试验,电子盐雾试验
汽车耐久性作为车辆产品主要性能指标之一,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。实际道路试验、试验场试验、台架试验是耐久试验的主要考核方法。台架试验由于试验周期短、成本较低的优势,越来越受到车企的重视。在此,主要对结构件台架耐久试验和相关疲劳理论做简单介绍。
汽车在行驶时,会受到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随机载荷。在载荷的作用下,汽车的许多零部件会引起疲劳损伤,破坏形式通常是疲劳断裂。
1.S-N曲线
疲劳问题早在19世纪初提出。德国工程师Wöhler通过对疲劳损伤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,提出了疲劳寿命与循环应力的关系,并确定应力幅是疲劳破坏的决定因素。在1871年,他提出了利用应力-寿命(S-N)曲线来分析疲劳问题的方法,为工程结构疲劳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Wöhler
零件的疲劳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。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
· 裂纹初始;
· 裂纹扩展;
· 断裂失效。
对于外形和材料分布比较均匀的零部件来说,局部变形通常是从表面应力集中区域开始。随着加载循环次数的增加,零件的裂纹长度随之增加。达到一定循环次数之后,裂纹将导致零件失效。
金属材料通常存在一个临界的大应力,低于此应力进行循环加载时,材料永远不会发生破坏,这个应力称为疲劳极限,也称疲劳强度。当载荷大于疲劳极限时,材料会出现疲劳破坏。疲劳试验采用循环周期载荷进行加载,用不同的载荷或应力幅值与其对应的失效次数来表达,这就是S-N曲线。
S-N曲线
由图可知,在曲线上点应力S越小,试验的次数越多,也就是材料的疲劳寿命越长;当输入的载荷产生的应力小到一个特定值时,寿命N趋于无穷大,应力S的极限值Sf,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。在疲劳极限以下,载荷周期很长也不会引起零部件失效。
2.循环计数法
在工程实际中,为了便于疲劳可靠性分析,需要对随机载荷进行分析和描述,将随机载荷的时间历程转化成为一系列循环的方法,称为“循环计数法”。计数法可以分为单参数循环计数法和双参数循环计数法两大类。
单参数循环计数法主要有波峰-波谷、幅度穿越和区间计数等方法,使用较少,更常用的是双参数计数法。
属于双参数计数法的主要有雨流计数法、变程-对均值计数法等,其中雨流计数法在疲劳寿命分析和疲劳设计、试验中应用为广泛,终得到的疲劳分析**度也较高。
1968年,松石(Matsuishi)和恩杜(Endo)通过模拟雨滴落到塔顶和从塔顶边缘落下的过程,早提出了雨流计数法。雨流计数法适用于以典型载荷谱段为基础的重复历程。
雨流计数法
3.Miner准则
疲劳损伤理论可归结为两个大类:线性损伤理论和非线性损伤理论。其中线性损失理论主要是Miner准则、修正Miner 法则及相对Miner法则,非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主要有Manson 双线性累积理论、Corten-Dolan理论等。其中,Miner准则为简单和应用为广泛。在此对Miner准则及其相关理论做一个详细介绍。
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是当前预测疲劳寿命的重要工具。假设车辆在某段实际运行载荷中,某载荷幅值出现的次数为n1,其零件S-N曲线中,同载荷幅值对应的循环次数为N1,则这段运行信号中这种载荷对零件的损伤D=n1/N1。以此为基础,零件在应力水平Si下作用ni次循环下的损伤为Di=ni/Ni,若在k个应力水平Si作用下,各经受ni次循环,则可定义其总损伤为:
线性累计损伤
当D=1,即损伤值进行相加求和等于1时,就可认为零部件出现了失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