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油的润滑性是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,之前的柴油在生产过程中精制程度低,极性物质含量较高,加之柴油的粘度较大,其润滑性能够满足高压泵润滑需要,未对柴油润滑性作特别要求。
20世纪90年代以后,由于环保法规日益严格,规定柴油硫含量越来越低,柴油生产普遍采用加氢精制工艺。由于加氢精制脱除了大部分极性物质,柴油的润滑性明显下降。导致喷射泵的磨损问题,使发动机发生不稳定空转,功率和加速性能下降。
在欧洲,柴油出厂时,要求磨痕直径控制在400μm左右不会发生磨损问题。
我国车用柴油国家标准规定,要求磨痕直径控制在460μm左右不会发生磨损问题。
柴油的储存安定性良好与否,主要取决于燃料的化学组成、储存温度、环境因素和水含量等因素。
1)色度
通常在测定条件下,把油品颜色*接近于某一标准色板的颜色时所测得的结果称为色度。石油产品颜色又称色度。石油产品的颜色与原油性质、加工工艺、精制深度等因素有关。一般认为,油品颜色变深是质量变坏的先兆。
2)氧化安定性(直馏、催化裂化、热化裂)
国家标准里用总不溶物表示,安定性好的柴油,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能较好地保持其颜色不变深,实际胶质变化不大,基本不生成沉淀,适于较长时期的储存;氧化安定性不好,生成的沉渣会堵塞过滤器,在燃烧室形成大量积碳,使喷射系统形成漆膜并使活塞黏结加大磨损。
性质不安定的柴油,在长期储存过程中,不仅生成过多的胶质,还会产生不溶性沉淀或沉渣。如果加入油箱,也会产生上述问题。